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
简述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

2022/5/20 13:13:25      点击:
        农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层的光照、温度、湿度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、土壤表面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,即作物生活环境的小气候。错综复杂的农田小气候常通过农田中不同作物群体结构内的辐射、温度、湿度、风和co2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反映其主要特征。农田小气候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,反过来农田小气候又受作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的影响和制约,它们互为条件、互相制约。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都有哪些?
        1、光和辐射
        太阳光进入农田作物层中,受到茎叶层层削弱,有些被吸收,有些被反射,部分透过第yi层叶片,进入第2层之后又被反射和吸收,部分则经过茎叶空隙直达地面。总辐射、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的铅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,都是从上往下递减,并且都在开始时递减缓慢,通过枝叶密集的作物群体上层时递减迅速,到了下层递减速度又减慢。晴天农田各个高度上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,均为早晚弱而中午强;但量值变化白天在各个高度上却存在差异;高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,反之则越小。
        2、温度
        农田作物层中的空气温度,主要决定于作物群体结构内不同茎叶层透入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(影响水汽和热量输送)强弱的对比关系。在作物群体密度大时,作物层内白天的空气温度与裸地比较相对较低,夜间则相对较高。如作物密度不大,则作物层中的温度在夜间就可能相对高些。但是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期,农田上温度的铅直分布情况有相当的差异。
        3、湿度
        农田中的空气湿度状况主要取决于农田蒸散(即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)和大气湿度两个因素。农田作物层内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,往往因为株间湍流交换的减弱而不易散逸,故与裸地比较农田中的空气湿度一般相对较高。
        4、风
        农田中的风速与作物群体结构的植株密度关系很大。由于植株阻挡,摩擦作用使农田中的风速相对较小。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,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,最初减弱很快,以后减慢,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。从铅直方向看,风速在作物层中茎叶稠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;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,风速较大;离边行较远的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。
        5、二氧化碳
        农田二氧化碳的状况,决定于农田湍流交换强度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土壤释放二氧化碳数量 3方面的因素。作物层内二氧化碳浓度在叶面积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。在白天,农田二氧化碳由作物层上部向下和由地面向上输送。